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斗罗小说网 www.dlxs.cc,大明:我!老朱家的瑞兽麒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马造成一定的惊吓。

    有了制造图纸。

    锻造的原材料也算不上是多珍贵。

    想要将其大规模的列装,恐怕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

    十日的时间,想要列装全军,全面替换弓箭和弩失,还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但是打造出一两千柄,组建一个临时的火器营,那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除此之外,在完成射击之后。”

    “三眼铳那沉重的统管,也可以当成锤子来使用,用于近距离的搏杀。”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儿臣觉得可以在骑兵版三眼铳的枪柄尾部加装枪头或者刀刃,这让骑兵可以完成刺击砍击等战术动作,而且还对三眼铳的重量起到了平衡的效果。”

    “........”

    太子朱标也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这是图纸上没有写的内容。

    仅仅是他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至于说存不存在可用性,这还需要大明帝国的工匠们,去一步步的尝试了。

    当然。

    这个改进,也仅仅局限于骑兵版三眼铳。

    对于步兵而言,锤子的杀伤效果在失去了马匹冲击力的加成后十分有限,因此他们还是利用长枪与敌人进行近身肉搏,所以他们并不会对短柄版本的三眼铳进行改造。

    “善。”

    老朱同志点了点头。

    表示认可。

    他也觉得这个想法存在着可行性,更何况这是自家长子提出来的意见,他自然也是从善如流。

    时间紧迫,在大军出征之前,能够打造几把三眼铳,就尽可能的进行打造。

    至于说操作的问题,那只有一边赶路一边训练了。

    北伐在即,的确没有多余时间给他们好好操练,熟悉如何使用三眼铳了,反正只要会射击就行,一两千人进行火力覆盖打击,在敌军站位密集的状态之下,只要不是朝着天上开枪,就算是蒙着眼睛也能够打中。

    “第三件麒麟秘宝,则是用来大幅度增加我们大明帝国铁骑实力,让其可以拥有远超元朝蒙古铁骑的利器!”

    “可以直接全方面超越蒙古铁骑吗?”

    “没错,这并非是实质性的物体,而是像儿臣的精神天赋一般,悄无声息之间便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其名曰——帝国特性.铁骑无双。”

    “帝国......特性?”

    “铁骑无双的效果,便是在进入到战斗状态之后,我方骑兵是士气、冲锋、战斗力,都会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还有这种效果的麒麟秘宝?!”

    很明显。

    帝国特性.铁骑无双的效果,直接让老朱同志和他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这可是作用于整个大明帝国的秘宝啊,虽然仅仅只针对于骑兵,但是如今大明帝国的骑兵总数,有着十万之巨,而且几乎全部都是久经沙场,经历过殊死血战的老兵!

    明朝建立初期骑兵很强大。

    到永乐宣德时期达到鼎盛,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被某大明战神损失大半!

    之后再没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而明末的辽东和塞北都被后金控制,中原又民变四起,战马极度缺乏,新组建数量不多的关宁骑兵也在内外战争中不断消耗殆尽,不复曾经的辉煌。

    当然。

    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按照现在的发展,那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就说现在的十万大明铁骑吧。

    此次徐达北伐,带了二十五万步卒,五万铁骑。

    如果那些大明铁骑在战斗状态之中,都获得了‘帝国特性.铁骑无双’的加成,那就能够瞬间打破他们与蒙古铁骑原本势均力敌的局面,甚至有可能变成单方面的碾压!

    老朱同志问道:“没有什么发动的条件吗?”

    太子朱标说道:“我们国家的骑兵,并且处于战斗的状态。”

    老朱同志表示这都是小意思:“那和没条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如此一来,如果元军小觑了我军的铁骑之利,再加上隐藏着的这一手三眼铳,或许能够在决战的时候,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曾经的老朱同志。

    在战场上,也是一名叱吒风云的将帅,带着兄弟们一步步从尸山尸海中打出来的。

    虽然,现在退居后方,不再前往前线亲自指挥了,但是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依旧是非常卓越的,只不过平日里显山不漏水而已。

    标儿还真是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惊喜啊——

    先是提升麒麟血浓度的圣道轩辕剑;

    再是先进火器三眼铳;

    然后是帝国特性.铁骑无双!

    无论是哪一个,都可以让这场北伐战争变得更加顺利。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太子朱标又补充的说了一遍,自己从麒麟预言上面,看到的‘明亡之因.藩王卷’的内容。

    设立藩王的念头,老朱同志早就已经有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将其提出来。

    但是。

    这卷麒麟预言上面的内容。

    却又让老朱同志不由的有些犹豫了起来。

    麒麟大人的预言是不会出错的,而且最简单直白的一项项数字,也更是强有力的证据,如果你觉得其中有错误的话,完全可以拿出实际的行动,来推翻这些数据。

    事实证明。

    老朱同志完全无法反驳麒麟预言之中列举出来的各项数据。

    太子朱标没有想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所以只有将其带回来,将这个问题抛给老朱同志来解决了。

    沉默了片刻,老朱同志开口说道:“减少宗亲俸禄、限制宗亲数量可否?”

    考虑到大明帝国的后期。

    因为藩王们超高的俸禄,让帝国财政直接负压爆表。

    但是老朱同志又还是满脑子的想要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出去,既可以让他们不和标儿抢夺皇位,也可以让他们镇守四方、寻找麒麟秘宝,更是可以让自己的子嗣享受荣华富贵。

    剑圣长虹澹澹的说道:“治标不治本。”

    大明皇室宗亲的俸禄,就算削减十倍,那也依旧高得离谱。

    而且,麒麟预言上面的数据,是按照每个人生五子来计算的,但是实际上,拥有着众多妻妾的皇室宗亲,肯定不会只生下五个孩子,那肯定是开枝散叶、多多益善的。

    再减少子嗣的话,要减少到几人?

    四个?

    三个?

    又或者是.......两个?

    万一多生出来的,难道要直接将其革除宗室的身份吗?

    毕竟这个年代,‘娃娃去质器’可不常用,一个个都是直接提刀上马的,一不小心就会怀孕。

    古代的时候,孩子的夭折率可是非常高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可就真的绝后了。

    而且。

    如此一来。

    这些皇室宗亲的后代们,甚至可能过的比百姓还要艰苦。

    最起码百姓没有人会限制他们生几个,只要你能够养得起就行,大家都觉得是多子多福,因为多一个男人,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家庭的劳动力,而且也不会被直接剔除家族。

    老朱同志有点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他自然也清楚这个做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向剑圣长虹问策道:“先生有什么良策吗?”

    剑圣长虹说道:“良策没有,但是建议还是有一个的。”

    老朱同志顿时来了兴致:“还请先生直言之。”

    剑圣长虹接着说道:“既然陛下担忧藩王的俸禄,会直接压垮帝国的财政,倒不如换一个思路,考虑一下不从国库拨钱,也可以让藩王们享受到富贵的做法。”

    这个说法。

    让老朱同志、太子朱标、小朱棣都有点不是很理解的样子。

    他们不是很懂先生到底是什么意思。

    剑圣长虹缓缓呼出一口气,开始解释自己的提桉:

    “既然每个藩王都有着自己的封地,陛下何不考虑将他们封地百分之五的税收,作为他们的俸禄呢?”

    “不管你生多生少,俸禄都是自己封地的百分之五。”

    “只要治下越繁荣,那么他们能够分到的俸禄自然也就越多,相反就越少。”

    “所以——”

    “在这种机制的鼓励之下,他们甚至会主动协助,去帮助治下的百姓变得富有起来,这样子他们也可以收到更多的税收和俸禄,这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当然,在下还有一个想法。”

    “除了嫡长子之外,还存在着很多旁系,与其让他们无所事事的浪费时间,倒不如可以考虑一下从事商业。”

    “.........”

    商人,这个职业。

    在明朝时期的地位,几乎低到了底点!

    为了贬抑商人,朱元章他特意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

    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

    商人考学、当官,也都会受到种种刁难和限制。

    明朝为何重农抑商?

    这是因为,商人通过各处奔走获取大量财富,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就算有钱朝廷也视其为流民。

    其二,商人各处奔走,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非常难管理,除了极少数家大业大的,其余小商人收税都找不到人,所以在封建政府眼里,商人就是毫无价值的社会蛀虫。

    最后,在获得大量的财富之后。

    商人们往往会大量的购买土地,这就造成了土地兼并,也就变相的增加了失地农民的数量,造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由朱元章提出重农抑商,一直到成祖皇帝时期,才有所松动,再到了宣德年间各种政策便大都废弃,因此商业便逐渐恢复,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商业活动,甚至达到了商业繁荣的地步。

    至于说现在嘛——

    这只能够算是一个贱业,被很多人看不起。

    明初,四民顺序为“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为四民之末,仅仅比奴婢的地位稍高一等。

    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导致商人“地位低”的观念在民间也是深入人心,即便是大商贾如沉万三那种人物,也是被当作出身低贱之人,像那种小商人以及小摊小贩更是被人瞧不起,被人当做贱民。

    “先生,商人乃是贱业,让皇室宗亲的子嗣去从事这个行业,会不会不太妥?”

    “名声方面的确不好听,但是可以隐居后方,让仆人、管家代为管理,而皇室宗亲从事的商业的成员,也可以成立一个同共进退的皇家商会,如此一来就可以控制大明的大半商业活动,部分不交税的商人,在皇家商会的监管之下,现在也逃不到哪里去。”

    商人重利。

    所以,很多黑心的商人。

    在利益的面前,甚至可以直接毫无顾忌的售卖盐铁、铠甲、兵器等物品给异族,就算是国家机密也不例外。

    例如某个商会。

    向清军出售粮草、武器、情报、充足内应等,帮助清军入关劫掠,清军抢来的东西再卖给他们换取更多想要的物资,由此形成一个畸形而血腥的贸易链条,其每赚到的一块铜板里面,可能都埋葬着一个冤魂。

    双方紧密合作,深挖明朝墙角。

    因此清朝建立之后,为了表彰他们的杰出贡献,顺治才会给予“八大皇商”名头和一些特权。

    到了清朝末期,他们又是第一批参与鸦片贸易的商人,从沿海将鸦片运往内地销售而大发横财,丝毫不顾及同胞们的死活,他们的眼里或许只有金钱这种东西。

    与其让他们如此肆无忌惮,倒不如皇家先下手为强。

    直接组建皇家商会,背靠皇室背景,以雷霆之势处理掉一部分不听话的家伙,然后将剩余的商人统合起来,由锦衣卫监督他们的违法行为,只准合理进行商业活动。

    如此一来。

    大明的经济也可以迎来飞速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税收。

    而且,这也可以解决掉一大批旁系皇室宗亲子嗣没事情可做,整日无所事事的局面,完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当然。

    你需要先放下那层面子就是了。

    粮食产量问题不需要担心,只要朱慡能够成功培育明稻,并且推广全国,就算是有一部分百姓从商,生产出来的粮食也是绰绰有余。

    “这——”

    老朱同志还是有点犹豫。

    方法的确是好方法。

    但是,与自己重农抑商的政策相悖,而且说出去名声还不好听,毕竟商人的地位,仅仅高于奴婢。

    “建议已经给了,如何决断就要看陛下您自己的了。”

    剑圣长虹没有多干涉什么。

    他只是负责给出自己的建议,至于说陛下要选择什么,他也不会多管。

    老朱同志看了一眼太子朱标,又看了一眼小朱棣,良久之后,彷佛也做出了自己内心的选择,放下了那种可有可无的面子。

    “先生说得有理。”

    “咱也想清楚了,先生的提桉,既可以提升国家税收,又可以解决藩王的俸禄问题,甚至为他们的子嗣也都找好了未来的退路,不至于成为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

    “就连那些重利的商人们,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掌控。”

    “咱需要放下的,只不过是一个面子。”

    “为了大明帝国未来的江山社稷,区区面子,根本就无足挂齿!”

    “........”

    反正,他朱元章原本就是一个老百姓。

    脸皮厚着很呢。

    被人说就说了吧,能够提升大明帝国的综合国力,这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当你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皇帝,想要发展商业,那无疑是会受到很多酸儒的抨击;但是当你成为征服世界的帝王之后,回过头来再看你当初发展商业的决策,估计一个个又会歌功颂德,称你为万古一帝了。

    当你有实力、有功绩的时候。

    就算是放了一个屁,别人都会以为是香的。

    当你没有能力的时候。

    有些时候就算是做的再好,别人也会觉得你是一个废物。

    这个道理。

    老朱同志也是想的非常明白。

    就在几人正在商讨的时候,外面也传来了锦衣卫指挥同知毛骧的声音:“陛下,锦衣卫急报——”

    几人的交谈戛然而止,老朱同志大声说道:“进来说吧,毛骧。”

    这个时候。

    锦衣卫的急报,一般也都是重要的事情。

    就算没有看到具体的内容,老朱同志也是初步的猜测,这件事情十有八九是和元朝有关系的,不仅仅是大明帝国在积极备战准备北伐,元朝皇帝同样也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发动反攻。

    毛骧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

    看见在场的众人,一一行礼,这里的人身份地位都比自己高,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同知就像是一个弟中弟一样。

    “什么事情?”

    “启禀陛下,根据锦衣卫暗探来报,元朝有部分探子渗入了应天城,并且与之前被免职的孔家门徒、学生进行接触,似乎想要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一些情报,如今这些探子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下。”

    在情报战方面。

    元朝的探子,只能够算是一个弟弟。

    在现在威力加强版的锦衣卫面前,几乎没有任何的招架之力,不仅他们的阵营被渗透成了筛子,不知不觉多了很多‘二五仔’,随时有可能倒戈一击。

    就连想要渗透大明,都变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之所以没有把有些元朝探子处理掉,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利用价值,所以锦衣卫让他们还在这里蹦跶一下罢了。

    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锦衣卫看的清清楚楚。

    “与孔家的那些人接触?”

    “没错,陛下,是否要对那些元朝探子进行清除,顺便将那些被免职的孔家门徒、学生抓捕?”

    “不,这不正是一个送上门来的好机会嘛,刚好可以将计就计。”

    老朱同志摆了摆手。

    他完全不想要打草惊蛇,反而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

    大军北伐在即,送上门来的机会,那肯定要好好把握住啊,送出一些自己给出的假情报,说不定会让元朝的军队遭受迎头痛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