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斗罗小说网 www.dlxs.cc,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0年6月后的这个新周期中,本来应该给予企业减税、信贷支持,帮助更多的企业快速发展,提高竞争力,应对未来的风险时,央行却在以紧缩货币政策让企业度日如年。

    流动性泛滥在投机领域,而央行的政策却直接击中了实体经济的痛!

    以房地产业为例。我一向对高房价最深恶痛绝,与开发商也多次辩论。但是,单就趋势而言,我现在只能一声叹息:一些房企将不知道自己未来该魂归何处。

    自2010年4月起,银行信贷全面收紧,资本市场的门也几乎关闭。2007、2008和2009年,中国上市房企在二级市场再融资所涉及的金额分别达到了439.03亿元、743.39亿和615.2亿元。2010年,仅有中弘地产和凤凰股份两家公司于年初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了增发,再融资总额不到30亿元。二级市场融资受阻,对于上市地产商的资金链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④

    于是,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大量向境外融资。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年初到9月前,中国房企在海外融资超过900亿港元,远超过此前3年的平均水平。时间到2011年,房企在海外融资的速度大大加快。苏格兰皇家银行发布报告称,2011年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房地产在离岸的债务融资金额已达28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四成,预期未来房地产商的债务融资将更频繁、密集。⑤

    房企海外融资代价十分高昂。从发债的利率看,截至2010年9月,房企发债利率区间已从8%~9%上升至13%~14%。其中,5月5日,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海外融资纪录再次被打破,花样年集团宣布发行本金总额为1.2亿美元的担保优先票据,2015年5月到期,票面利率高达14%。

    没有谁看到这是在玩火!

    如此高额的利息支付比率必然吞噬掉企业的部分利润,加大债务的成本和风险,他们为何还这样做呢?主要因为,海外融资的是美元,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很大,虽然有些海外融资的利率超过10%,甚至达到14%,但如果人民币每年能升值1%或百分之一点几,五年期债对冲掉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后,成本和国内融资的成本基本持平——这是我国房地产企业自己的估算。⑥

    问题是,只要人民币没有预期那么快的升值,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就将大大提高;如果人民币贬值,且大幅度贬值,这些企业将因背负的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而倒闭!

    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70%,1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4.21亿元,而上年同期该数额为522.19亿元,近七成上市房企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而随着调控的日益深入,开发商的资金链问题正在被日益放大。⑦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些原本已经不堪债务之重的企业,将在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的轨道,命丧黄泉,大部分将落入外资之手。

    房地产业如此,其他行业同样如此。货币政策是双刃剑,当它伤及自身的时候,同样是锋利的。

    货币工具

    更大的危险性在于,一旦泡沫的形成加速,央行可能突然发现已经自缚手脚,无能为力!

    当看到下列看似枯燥的数据,您感受到的是什么?

    从2010年1月12日,中国央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0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1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1年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我们看到的是:从2010年1月12日到2011年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连续3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组数据带给我们的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风险是:央行正在快速把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的空间用到极限!一旦泡沫突然加快累积,央行将失去调控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分两种:一种是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⑧、再贴现政策⑨、公开市场政策⑩;一种是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信用管制手段和道义劝导。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的财政刺激政策其实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也逐渐达到极限,就意味着:

    (1)当泡沫快速累积时,央行由于透支了手中的工具而束手无策,听任泡沫膨胀——当然,在不考虑货币工具副作用的情况下,可用的空间还会变大。

    (2)一旦泡沫破灭发生危机,经济政策由于几乎用尽而失去效用,企业更快地倒闭,经济更快地下滑。当很多人仍在对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日渐透支的使用津津乐道之时,在大棋局上,中国正在把活棋下成死棋。当然,很多人坚信人定胜天,坚信人类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如果抱着这种思想,就失去了探讨的意义。

    我们现在就对央行最近常用的工具做一下分析。

    其一,存款准备金率是有极限的,而且,随着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现在正处于历史高位,且正日益接近极限。

    据测算,现在的流动性几乎超过2007年的2倍。从这个角度而言,目前20%的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2007年的16%左右。根本问题不在于如何回收,而是控制货币投放。根据75%的贷存比(目前部分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超过75%)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极限是25%,实际上根本达不到这个极限,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个最大极限是23%,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曾撰文分析,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最高水平为23.5%。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最高水平尚未超过20%,只有韩国曾经出现过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3%的情况。

    其二,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现状而言,如果考虑负面的影响,加息本身就是极限。

    由于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央行对加息的态度相对是比较慎重的,因为,它对经济的副作用太大。尤其像钢铁、铁路、航空和外贸领域,对加息的承受力非常弱。从这个角度来看,加息本身就是一个极限,可以选择的空间非常小。

    现在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是2.8%,贷款利率一年期是5.75%。倘若加息,钢企肯定会考虑贷款成本与盈利能力。按照行业来看,25个基点可以承受,但超过50个基点,压力将陡增。纺织行业对加息的承受力则更弱,目前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4%左右,加息之后,中小企业贷款难度会更大,融资成本会上升,包括民间利率也会水涨船高。加息50个基点,盈利率较好的企业可以消化,但处于平均水平的大多数企业,在人民币汇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经营将会更困难,而低于平均水平的就会有生存问题。具体到企业,谈起加息他们更怕。福建省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按照现在四五千万元的银行贷款,即使提高25个基点,也意味着一年就要多支出近150万元的利息。在原材料、人民币汇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加息会令企业雪上加霜。

    这意味着,央行能够加息的空间非常之小!

    2010年10月13日,中国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加息,不仅难以控制通胀,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王建认为,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信贷和政府投资的拉动。世界经济很可能会在2011年继续探底。中国当前应将经济增长放在首位,同时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

    2010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登文章称,要慎用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负效应的加息手段,而采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吸收流动性。

    其三,央票回收流动性成本高且效果有限。

    加息空间被封堵、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日益接近极限,为了尽快回收流动性,央行只能迅速扩大央票发行规模。由于央票发行利率高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的成本相对就比较高。在央票发行利率低于二级市场利率,对金融机构吸引力较低的情况下,如果不提高发行利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特别是发行长期品种回笼资金的难度就比较大。这样看来,央票发行利率上调已不可避免,这将进一步提高央票回收流动性的成本。显然,权衡之下,央行更有动力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样看来,央行所能用的货币政策空间正在慢慢变小,在新周期中,在这个泡沫要爆发式增长的周期中,货币政策提前接近极限(在不考虑破坏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空间当然会变大)意味着将来眼睁睁看着泡沫膨胀起来却束手无策!如果政府能够早日认识到货币泛滥的严重性,及时修正尚且可以挽回一些被动局面,否则,将来等待我们的将是黑暗和悲伤。

    其四,再贴现率。2010年12月26日加息的同时,央行同步上调了金融机构贷款(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其中,一年期再贷款利率升0.52个百分点至3.85%,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央行调整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是其一篮子货币政策的一部分,但这个工具对中国金融市场意义非常有限,因为目前中国再贷款和再贴现余额较少。再贷款在20世纪90年代时经常使用,最近10年基本不太用了,现存的是以前的一些余额,再有就是农业方面有一些;目前银行体系的投放机制主要是外汇占款,再贴现只是央行应急的、备用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不是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上调,没有特殊的意义。

    当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可以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也就意味着,中国化解泡沫膨胀风险的能力正变得脆弱。至于财政政策,在这几年连续庞大的刺激规划之下,已经透支殆尽。

    中国经济更需要的是,发挥它自身的内在调整功能,促使其回归稳健、良性的轨道,人为干预越多则风险越大。因为,所有的经济干预行为,都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解决的都只是看起来最迫切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这首先是政府的需要而未必是经济本身最大的需要。人们的观察、研究永远是有局限性的,副作用有的需要很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其实,经济步入良性轨道的最持久最健康力量,还是源于其自身。这正是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