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斗罗小说网 www.dlxs.cc,玫瑰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36

    庄坦是目前庄家惟一的男人。司猗纹常常觉得她和庄绍俭把他造就得有点匆忙。他既不是庄绍俭的化身,也不是司猗纹对那化身的更加完整。从精神到肉体他好像都缺乏必要的根底,哪怕是人最起码的那点根底。

    从外表看,他那颗大而沉重的头就难以被那根纤细的缺钙的颈骨所支撑,这使得他的头看上去有一种倾斜感。颈下是一副窄而薄的肩,两条乏力的胳膊就悬挂在那里。腰倒是一杆正常人的腰,不粗也不细,但当需要它扭转时却又缺少必要的灵便。比如转身拿东西,别人一个轻易的转身就可获得,而庄坦则需先从脚开始做移动,脚的移动转向腿,腿再带动起腰及全身才能完成这转身的全过程,这动作让人觉得他是在头晕。腿不短,脚也不小,但按其身高的比例来看,它们仍然显出还需一定的发育才算匀称。然而庄坦的发育年龄远在由此算起的十几年以前。

    最能引起司猗纹琢磨庄坦的,是庄坦的爱打嗝儿,就是一股气浪从胃里通过喉咙冲出来,发出一种特有的声响的那种现象。他的打嗝儿不属于被医学称为横膈膜痉挛的范畴,也不是吃得过饱。他的打嗝儿是他的与生俱来,如同有人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黑痣或者胎记。别人带来了颜色庄坦带来了声响,于是任他面前是男人女人、生人熟人,任他面前是家庭还是单位,是行进在大街小巷还是乘坐电车、汽车,那声响随时都会从他的咽喉里溜出来。那发自内心的声响有时带着怯懦有时又有几分豪迈;有时躲闪忸怩有时又不容置疑。

    长期以来,虽然这夹带着声响的气浪的排出已经被时间被数量冲刷得淡而无味,已经成了家人熟人的司空见惯,可那声音却令庄坦每次听起自己都恍若听到了夏日暴雨前的闷雷。这闷雷轰击着他的腹腔、胸腔和太阳穴,败坏着他的情绪,尤其当他和妻子竹西在床上正做得尽兴而这闷雷也非要轰响不可时,庄坦的情绪就更加败坏起来。他坚信他那败坏的情绪早已传给了竹西,他看见竹西正狠命扭过脸去就要把脸别到脖子后头。竹西这个有甚于语言的被败坏了情绪之后的“别脸”既使庄坦对眼前的事丧失信心,也使庄坦对眼前以外的事丧失信心。于是反映在他身上的那些外在的内在的生理特征便会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

    对庄坦这个足以使他丧失信心的习惯,司猗纹有自己的解释,她相信那是因为在她怀上庄坦的那个晚上,庄绍俭过于酒醉饭饱。他把未及打出的嗝儿转让给儿子了。他给自己剩下了体面,把难堪留给了儿子。就像现时人们常说的,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如果困难就是难堪,方便就是体面,庄绍俭是把方便留给了自己,把困难留给了庄坦。这解释这比喻令司猗纹感到再妥帖不过。后来她甚至常常能从儿子的嗝儿中闻到丈夫的气味,幻化出庄绍俭那晚的形态那简直是一种有声的提醒。近来甚至她每每听到“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这句做人的至理名言时,竟然也能幻化出庄绍俭面对她的那些形态和气味。

    竹西似乎早已领略了这其中的奥秘,每逢这时她便深不可测地冲司猗纹淡淡一笑,仿佛暗示司猗纹她知道他们那个节目——那个丈夫、妻子、儿子三人之间的共同节目。竹西的神态很令司猗纹羞恼,细细想来这又无可非议:难道庄绍俭没有酒足饭饱吗?难道没有酒足饭饱后的那一晚吗?难道庄坦的预产期不就是从那一晚算起的吗?再说竹西是医生,医生看人有时更能使人无地自容。他们会从病人一个最放松的瞬间、一个最紧张的瞬间来对病人做出判断,而中国医学早就总结出过“望、闻、问、切”这个诊断学的四大要点。西医有时还要问你个措手不及的“既往症”司猗纹觉得庄绍俭那晚的酒足饭饱就是留在庄坦病历上的既往症。

    于是竹西对他们娘儿俩的眼神就常常出现一种俯视,就像站在高处俯视两只相对而卧的老猫和小猫;又像站在鱼缸跟前观赏两条吐着泡的金鱼。竹西这种温文尔雅的俯视使司猗纹羞恼着又无可逃脱地忍受着,她多么幻想有一种药乃至一种能装在人体之内的消声器来使儿子的肠胃得到平静,使竹西不再有那种俯视的眼光。十七世纪的法国贵妇们就使用着“消屁香水”了,而自她听见庄坦那第一个声响直到今天,她不曾寻觅到这种对付庄坦的发明。她担心着儿子,担心着儿子必得去领略竹西和竹西般的更多的人间俯视,甚至担心由这俯视而导致的他们之间的悲剧。

    悲剧似乎没有在儿子、儿媳之间发生,竹西每天不声不响地从他们的卧室——里屋出出进进,气色很好,脸上有在她那个年纪的平静和满足。司猗纹常想:啊,一个丰硕的身体包容着一片满足的平静。谢天谢地,后来司猗纹终于凭借了和儿子儿媳只有窗棂和高丽纸之隔的那个共同空间,彻底自我纠正了她对于他们关系的那份多心而又狭隘的猜测,因为属于儿子和儿媳的那些晚上是和谐的。

    司猗纹感受到的那种和谐,并不像庄坦的嗝儿一样生来俱有。庄坦在晚上曾经领教过竹西那更加俯视的眼光。那何止是俯视,那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轻视歧视和藐视。她给过他一些愤懑的脊背,给过他一些残忍的脚,一些坚定的拳头和一些尖刻的庄坦力所不及的人为的强制。那时的庄坦,恨不得化作一只靴子、一团旧棉絮、一堆废纸或者哪怕一只尿盆,钻进床下潜入黑暗让世界不要再有这个难堪着的庄坦。然而他没有完成这个“化作”也不曾实现他的假设,床下他倒是钻过黑暗他倒是占有过,但他还是他,还是那个钻在低处仰视她的他。在黑暗里他的嗝儿更勤了,如同乐谱里的切分,一个“进行速度”乐谱里的切分,他无法抑制这个进行速度的进行。那最终使他转危为安,使他重新跃上竹西的床笫并使他在她面前变为一个全新的新人的,还是他那一个个冲出咽喉的气浪,他的嗝儿,确切地说是因了竹西对那嗝儿的接受,对那嗝儿的兴趣。

    竹西决心接受那嗝儿,那是她在做过种种权衡之后的一个果断决策。当她发现阻碍自己成为正常女人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是她自己那别过去的脸,那愤怒的脊背,那坚定的拳头,那使庄坦难以做到的强制,她便决心去习惯丈夫那古怪的声响。就像玩蛇人首先要习惯蛇给予常人的恐惧,驯马人首先要习惯马给予常人的暴烈,掏粪工人首先要习惯眼前那深而黏糊的方池子。再说她既是医生,为什么不能把一切都看做人类正常的生理现象呢?把人看做肌肉包着的骨骼和五脏六腑,是生物的一种是一种生物。她不仅能习惯这一切,她还一定能由习惯延伸出兴趣,当她主刀为病人拉开肚子时她面对那冒着腥臭味儿的肠子没有兴趣么?对于她丈夫那声响她为什么不企盼他“再来一个”呢?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她已经觉出从前她对待庄坦的那一切分明是自己的反动了。她决定打倒它。于是她就在和丈夫的那个时刻一面打倒着自己的“反动”一面企盼庄坦“再来一个”了。

    竹西是成功的,那因打倒了“反动”而生的半真半假的诚意唤起了庄坦的自信和任意。竹西对那嗝儿更加听而不闻她甚至并不觉得他在打嗝儿,她什么也没有听见。庄坦终于领受了一个丈夫的当之无愧,他忘情忘我地、成功地为她创造着晕眩、颤抖和由那颤抖而引发的她那整个身体的升腾。她带着他一起云游,有时他也带着她一起云游他为她流泪。

    只有在事后,当她慢慢冷却了自己才怀着几分气恼一遍又一遍猜测着刚才他那嗝儿一定闯入过她的高潮一定。于是那一切的晕眩、颤抖、云游、流泪都不再真实那分明是她在蒙骗自己,使她受着蒙骗的还是他,是刚刚“周游”回来就调转身打起呼噜的那个他。于是她的脊背又重新愤懑起来,那拳头和脚也只待伺机出动了。她不得不重新克服着自己对自己的纠缠,不得不重新打倒着自己的反动,重新使自己滋生出新的习惯新的企盼。

    竹西就在这种自己跟自己的纠缠中,在这纠缠不清的思路中做着妻子做着母亲做着儿媳。在外人看来,也许宋竹西永远不会有纠缠不清的思路。她那白皙的皮肤那明确、清晰的五官,注视外人的深不可测的眼神。乃至她身上那永不消退的洁尔灭溶液的气味,都向人们证实着她就是明白无误的化身。那洁尔灭的“不灭”是为着她的沉着更沉着,精细更精细,准确更准确。

    开始引起司猗纹警惕的也正是宋竹西的明白无误。既是明白无误,司猗纹便坚信她对一切一切的明白无误。她永远也不相信竹西能从儿子那个一打一哆嗦的“与生俱来”里得到什么愉快,竹西那眼神传达给他们娘儿俩的分明是一点点微不足道。司猗纹看不见的那一份严峻才是竹西庄坦之间的真谛所在。于是在深夜她便借了这一板之隔来静听来分析,分析竹西的明白无误到底在她和庄坦之间会结出什么苦果。她静听着,明白无误地坚信着:现在是宋竹西的一个愤懑的脊背;现在是宋竹西一个坚定的拳头;现在是残忍的一只脚现在是她对他的一派强制她静听着:现在庄坦正盼望变作一只靴子、一团旧棉絮、一只尿盆潜入床下当儿子和儿媳的一切突然转化时,虽然她对那转化的原因永远也不曾明悉,她仍然迫不及待地为儿子生出了几分自豪。在竹西载着儿子升腾着云游的时刻,司猗纹自豪得就要冲到里屋门口告诉宋竹西:现在你认输了吧?是谁让你一边颤抖一边做载人的飞行呢?那就是我的儿子庄坦,他是庄家的后代是经过司猗纹血脉充盈的从司猗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血肉!你领教了吧看你明天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对待我们娘儿俩吧。你能站在凳子上冲下看我们,我一定要站到房檐上去看你!

    庄坦就在这时打起了呼噜,那呼噜里也许还夹杂着嗝儿。司猗纹的自豪中止了,她那假定就要迈下床去的脚也终究没有迈出。一种自卑和自惭又开始折磨起她,她觉得庄绍俭和她的这个造就终归是个匆忙。她暗自诅咒着他:这东西。或许她还会生出几分对于宋竹西的怜悯:那身强力壮的宋竹西假如不是碰上个“这东西”她的眩晕她的云游不是会再次出现吗?谁不知道你那劲儿!她一面对她生着怜悯一面把她想得很俗。这东西!现在的“这东西”她不知是咒儿子还是咒宋竹西,也许她咒的谁也不是,她咒的是她也领教过的,如今又被她侧耳细听的人类的那点儿事。她努力想着庄坦和竹西这点貌似热闹的事是怎么形成的。

    宋竹西念大学一年级时,父母双双去了澳大利亚。父亲是去接受祖父一份遗产,母亲则是打定了主意追随父亲到了澳大利亚就同他离婚——他们的关系一向不好。他们把竹西托付给一位表亲,竹西没等他们出国就主动断绝了同他们的关系,以后她也从来不回澳大利亚的来信。她的断绝关系和不回来信使她受到团组织的表扬,她成了一名共青团员。毕业后她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北京一家大医院,科别也由她决定。

    她半是被介绍、半是自由式地认识了庄坦。他们像所有六十年代初的大学生那样,相信生活,关心政治,遇事能为他人着想。不久她就被庄坦带进响勺胡同,他们结婚了。当她在新婚之夜就听见庄坦那发自内心的声响时,她才明白那不是偶然,不是他跟她约会时着了凉或者在哪家小馆吃得不舒服所致。那是一种必须,是永远。她觉得那是一种日子被颠倒了的声音就好像人们在街上头朝着下走。她不得不领受着这一切甚至领受司猗纹的倾听。

    当她和他的那点事被司猗纹侧耳细听的时刻,外面的世界也正在“四海翻腾”即使在夜晚,那些撕心裂肺的骚乱不安也会伴着庄坦和竹西的热闹一起闯入司猗纹的耳朵:一群人在砸谁家的门,之后又响起杂沓的脚步声。人像白天一样高喊着口号,高唱着“造反有理”像白天一样进行着对人的抽打,胡同里充斥着人的号叫。达先生的门被踹开了,达先生被打翻在地了,达先生被踏上了脚,于是达先生一声骇人的惨叫传进司猗纹的耳朵,一切就是从这声惨叫开始的。

    竹西在这样的夜晚却仿佛有了更大的自由,外面的一切好像成了对她和庄坦那点声音的掩饰,又好像是对她的热烈鼓动。这酷似人类末日的夜晚使她倍加主动,就像在索取人类的最后一点需求。她和庄坦的每一次都像最后一次是时代允许他们的最后一次。她相信靠了这鼓动她和他才能做更高的飞翔。她怀着偷生和疯狂放任着自己要庄坦跟她一块儿放任,庄坦就在这鼓动之中萌发着新的力量。当他就要将她引入那欢乐中的极致时他们听了达先生那一声惨叫。那惨叫虽未使竹西受到摇撼,但对庄坦却是致命的打击他觉得那是另一种闷雷的轰然而至。这闷雷不仅震撼了他的腹腔胸腔太阳穴,它还使他变作软体动物顷刻间伏了下来他觉得他成了一个只会衔着母亲奶头找奶吃的婴儿。他不能了。

    她抚摸他,鼓励他,观察他。

    这“不能”是她和他共同感觉到的,他们都相信那不是暂时,是永远。于是竹西生出了恐惧,庄坦也感到那确是一种恐惧。

    白天他试图推翻夜间的恐惧,他认定那不过是一时的紧张,他用这种解释来鼓励自己抚慰竹西。他一次又一次从道义上从行动上对竹西进行着抚慰,但是他不能了。

    与此同时竹西在庄坦身上却有了新发现,她发现庄坦那永恒的声音消失了他不再打嗝儿。从那一夜的一声惨叫开始那嗝儿突然不再出现。上帝仿佛在跟她开玩笑:收走庄坦的嗝儿时也收走了竹西应得的那份快乐。这时她才猛然悟出那声音是那么可爱那么不可缺少,那声音使你能觉出这个人五脏六腑的透明和通畅,觉出这个人的坦率这个人天真的憨直可绝不是粗俗。即使是粗俗,竹西宁愿再收回那一份粗俗。一个粗俗的民间故事说,一个女子从懂事那天起就被关在一个看不到男人的地方。大人只跟她讲老虎可怕的故事,她觉得老虎便是世上最最恐怖的东西了。待到这女子长大成人,家人把她带出来故意遣个男人从她身边走过,并告诉她这就是老虎时,那女子说:我喜欢老虎。从此她日夜盼望着老虎的出现。现在竹西就是那女子,她渴盼听见庄坦那发自内心的声响,如同那女子终日盼望着老虎。

    庄坦却安静着。白天、夜晚、人前、人后就这样安静着。他带着这种安静观察竹西,他眼光微弱,那微弱的眼光里有悲凉有试探还有一点儿讨好。他好像在寻找一个答案:你看,我该怎么办你又该怎么办?不打了。

    这“不打”之后的安静把握着他们的厮守。他厮守着她,身体越发虚弱,有消息说他得了心脏病;她厮守着他,身体流浪着心灵流浪着。

    竹西流浪着。她的海外关系——虽然她已同父母断绝了关系——最初使她在医院吃了点苦头。后来由于她的表现,她很快得到一个造反组织的起用,并且像庄坦那样,得到了一方左派外围组织的红袖章。在批斗她的科主任、一个被认作反动权威的老头时,她和一些年轻人一样打那老头的耳光。她一直弄不清她为什么要打他,那打就是目的,打减轻了几分她的流浪感,打能使她回味起一个久远的模糊了的愉快。她的手掌因打人而变得红胀、火热,一种被压抑了的欲望终于得到些许释放。

    回到家来她流浪着。夜深人静时她侧耳倾听顶棚上老鼠们的奔跑和嬉戏。从前她没有留意过老鼠的存在,现在她注意到它们,她忽然生出了对它们特别的兴趣。她生出要一个个歼灭它们的宏大愿望,这愿望常常把她弄得特别兴奋。她买了捕鼠夹,每晚临睡前在夹子上悬好诱饵:一小块油饼或者一小块蘸了香油的馒头。她把捕鼠夹放在床脚,然后熄灯上床静等那个时刻的来临。

    竹西在里屋等待老鼠上夹的时刻,就是司猗纹在外屋打开床头柜开始咀嚼的时刻。经验告诉竹西,老鼠上夹大都在司猗纹结束咀嚼之后。因此当外屋没了动静,她便开始调动起高度灵敏的听觉倾听老鼠向诱饵的进攻。她甚至能听见老鼠的喘息和老鼠胡须摩擦着地上的微尘。一个捕鼠夹的击动声终于在床脚下响起来,又一只老鼠被歼了。竹西打开台灯俯身床下,亲眼观看被挤压在捕鼠夹上的老鼠的狼狈相儿。她盯住它那敌对的又是绝望的小灰眼珠,仿佛要它记住它的敌人是她。

    永远睡不安稳的庄坦常常在这时从假寐中醒来,由床的里侧翻过身来嘟囔着说:“又一只?”

    “又一只。”她冷冷地说。

    她关掉灯,面朝上开始睡觉,有时睡得很死有时和庄坦一样地假寐。

    庄坦那无关痛痒可有可无的询问“又一只”日久天长就变成了例行公事,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一句例行公事的询问。因为他觉得他应该对竹西的捕鼠热情表示一点兴趣和关心,虽然他终生的恐惧莫过于和老鼠打交道。他彻底睡不着了,他觉得竹西的行为终有一天要引起鼠类的报复。也许它们会从顶棚里跳将下来在她和他的床上猛跑,说不定还会有老鼠去咬他的鼻子耳朵,会有老鼠专门冲着他的嘴撒尿。老鼠尿什么味儿?他自己问着却不能自己回答,他拿不准。他觉得他甚至会死于老鼠对他的恫吓。

    竹西捕着老鼠,愿意使老鼠上钩也愿意叫庄坦反对。她相信她制造的这种乐趣肯定早就让神经衰弱的庄坦痛苦难熬。她盼望他跟她吵起来打一架扔掉她的鼠夹,但他却那么随和。这随和的恭维使她觉出凄凉使她怒不可遏,她简直听不得那一声“又一只”

    “又一只?”他还是说。

    “又一只!”她咬牙切齿悲愤欲绝。

    有一天早晨,竹西从捕鼠夹上卸下一只灰黄皮毛的肥硕老鼠。她把它拿到院子里观察,发现这是一只即将临盆的母鼠。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将它扔进院里的垃圾桶,她决定把它割开。她每天都用手术刀割人,男人,女人,老人,小人。人的所有部分她都明悉得如同眼前的茶壶茶碗。如果割人是出于工作需要,像当今所说的“救死扶伤”那么面对手中的母鼠便是发自内心的欲望,不为别的只是要割。

    于是在这个星期日的上午,趁着司猗纹和眉眉都不在家,竹西的书桌上飞溅起了母鼠的深红色血痕,竹西的手背上也盛开起血的礼花。她专注、麻利、面无表情地割着母鼠,血和她的冷静使刚走进屋的庄坦目瞪口呆。

    庄坦的呆相儿使竹西的解剖更加仔细。她小心翼翼地找到它的子宫,像眼科主刀大夫解剖人的眼珠那样把它剖开,将胎儿们一个个排列在一张白纸上。那是五六颗嫩粉色的小东西,它们像什么?对,像花生米。她捡出一颗举到庄坦眼前说:“这就是最初的老鼠。”她的声音遥远而又清冷,像通常在解剖室里对着医大学生讲解的那些先生。

    那嫩粉色的通体无毛的小东西仿佛正在竹西手指间呼吸蠕动,它给庄坦的刺激远远甚于一只普通老鼠本身。

    庄坦开始呕吐。竹西手捏胎儿倾听着她以为自己又听见了庄坦那久违了的声音。许久她才明白那仍然是她的企盼在作怪。她怨恨着自己,把手中的小东西放到桌上,用报纸盖住桌面,她想她是在等待,等待司猗纹,也许还有眉眉。她愿意把这点事展示给她们,她久久地奓着两只带血的手。

    37

    司猗纹不了解竹西的流浪,她觉得她像一块肥沃的无人耕耘的土地,这土地的主人就是儿子庄坦。她甚至有点幸灾乐祸,她希望土地的主人和土地就这么厮守下去,任土地荒芜,任主人束手。有时她又觉得竹西像个深知天文地理、会炼金求雨的女茨冈——她在圣心女中时就知道茨冈了。解剖耗子、捉洋拉子,那就像是她种种招数中的一种。

    竹西捉洋拉子越发凶猛起来。每天早请示之后她都要从枣树上去发现它们。开始她用手指捏,如同她自己说过的因为“手心没有汗毛孔”;后来她竟然让洋拉子任意爬上她那多毛孔的手背爬上她的胳膊。她让那带刺的小东西蜇她、刺她,让大家都看见这小东西对她的蜇对她的刺,都咝哈着显出难以自制的惊恐,直至她那多毛孔的皮肤彻底红肿、痛痒起来方才罢休,那红肿和痛痒都是人生的重新获得。

    她无时无刻不在切盼自己的那份重新获得。如同当时有人说早晨喝凉水能治百病,你睁开眼先毫不犹豫地喝上两大碗。后来当有人把喝凉水变成了打鸡血和“红茶菌”时,你又和举国上下一起打起鸡血喝起红茶菌。你必得有这切盼中的获得,你眼前的日子才不再是一潭死水你的日子终于有了变化,这时你才明白原来你切盼的是这个“终于”许多年后你仍然能回忆起你的那个终于。

    许多年后的宋竹西,每当回忆起那几年她的那份“终于”她首先感激的是每天一度的早请示。有了早请示她才可能去捉洋拉子,她才能够那么近地面对大旗的脖子,她才能够发现早请示时叶龙北总是不到场。

    如今老鼠、洋拉子对于竹西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旗的脖子和叶龙北的不到场。虽然这两件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联系在一起,但无论如何又是她的一个联系在一起的纠缠不清。也许有了叶龙北的到场她就不会再去注意大旗的脖子,正是因了一个人的缺席才使另一个人的脖子理直气壮地闯入了她的眼睛。

    她发现那是一个挺直的、稍显多肉的粗短的脖子,几颗永不消失的青春痘就分布在那里。被洗晒得发白的工作服的小直领整日围绕着那脖子摩擦着它,竹西常常觉得那摩擦一定使那几颗青春痘不断受到刺激。她不知那摩擦带给大旗的是什么,是愉快还是痛痒,对于痛痒和愉快大旗又是怎样划分的。也许大旗不曾划分过,也许他从来就不知道痒本是轻微的痛。她还觉得就是那几颗“痘”洋溢了那脖子,才使那脖子非要执拗而顽固地闯入她的眼睛不可。使得她那么没有准备,那么措手不及,那么非看不可,甚至使她忘记了洋拉子忘记了对于歼灭老鼠的热情。虽然临睡前她仍旧例行公事地将捕鼠器摆在床脚,却经常忘记在夹子上悬挂诱饵。竹西发现了自己的疏忽,决定明天把一切准备得如同从前。但当一个明天和明天的一个夜晚来临时,鼠类们还是照常发现她那个疏忽。这疏忽使她不由得想起对身边庄坦的疏忽,她怀着无可奈何的怜悯瞧着半睁着眼昏睡的庄坦,心想她突然间已经把他丢下了那么远。她觉得眼前的庄坦就像那个永远也没有诱饵的贫穷的捕鼠器,而她自己恰似一只肥壮的母鼠。她不买他的账也正是因为他少了那么一小块诱饵,这时肥壮的母鼠反而像要施舍点什么给捕鼠器了。

    她是要向他施舍点什么的,那便是怜悯,因为此时她已变成了精神富翁,虽然她并不清楚她的富足充其量才是早请示时一个人的不到场和一个人的脖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旗也感觉到他那脖子的不自在了。每天早晨他站在竹西前面常常觉出有什么东西正冲着他的脖子一点一滴地穿凿,那穿凿虽然小心翼翼却毫不鬼祟,这毫不鬼祟的小心翼翼终于使那脖子的不自在变成了被熨帖的温暖和舒展。他热血沸腾起来,无地自容地一面承受着这熨帖的热血沸腾,一面感悟着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了一个女人的眼光。于是这无地自容的热血沸腾才使他忽然想起眼前的眉眉,他觉得他的熨帖和热血沸腾都是他对她的过失。虽然他无法不把眉眉看做一个孩子,可难道世上还有比在孩子面前的过失更甚的过失吗?就像你无心地损害了一株花草,虽然你原本对这花草敬重得不敢去碰。

    但是面对竹西那双眼睛,大旗无法不把它们当成一个女人的眼睛。只有女人的眼睛才能使他无地自容,使他第一次明确了女人的目光对于你就是一场骚乱。不论它们在你眼前还是在你身后,只要你感到了那骚乱便是有了那目光。平时他和她碰在一起时他想躲开它们,甚至为了这躲开他和她连招呼都不打,而她也从来没有要和他打招呼的迹象。但这“不打”就越发使人想到提防,想到提防不过的提防。

    她和他不像和那个从不出场的叶龙北,叶龙北和竹西暂时谁也不必提防谁。叶龙北不是大旗的脖子,他也没有意识到那女人的眼光对他能具有什么“穿凿”“骚乱”的作用。他可以直勾勾地看竹西,也可以直勾勾地看他的鸡,一样。竹西直勾勾地看他,却不看他的鸡。

    大旗却在不知不觉中迎接每天这提防不过的提防了。他在这提防之中加重着对于眉眉的馈赠。有一次他送给她一本火柴盒大小的“老三篇”他告诉眉眉这便是天下最小的“老三篇”了。眉眉双手捧过来打开,它纸薄如蝉翼,字才像针尖般大小,却清晰得足能使她倾倒。本来她是要把它放进小柜的,但一想起那天她就变了主意。她绞尽脑汁苦苦想着到底该把它放在哪里,虽然她知道接受这火柴盒大小的宝物会使她变得更加复杂,然而就为了这复杂的不再暴露,她神不守舍地度过了整整一天。一天之中她误了不少事,忘掉了许多该她干的那些粗活儿。在她忘掉的那粗活儿里就有一只该她去端的锅,于是这锅,这只晚上在厨房的炉子上开得嘎嘎作响的锅,倒惊动了平时不进厨房的庄坦。

    庄坦进了厨房拉开灯,首先看见那个被蒸汽顶得嗒嗒作响的锅盖。锅盖被冲击得错在一边,热气正从锅里冲出来。庄坦透过热气猝不及防地看见了自己不应看见的东西,那是一锅嫩粉色的无毛的小东西,它们正在锅里争先恐后地翻滚——于是他又看见了竹西那天在他面前的那些切割。他想学着竹西的气度把它们端下来摆在人前供大家欣赏。但他的意识又分明告诉他,这不仅仅是竹西的切割,这就是他自己本身,就是他和它们正一起在锅里争先恐后地翻滚。于是一个真正的头晕到来了,这头晕使他瘫软在地上撞翻了那锅,锅里那群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粉红色小精灵便向他蹦将过来,附上了他的脚他的腿他的全身。后来他什么也不再知道,他只知道他正和他的同族向着一切有人的地方奔跑,在这奔跑中他觉得他并不比谁差。他愿意用这奔跑换回他在竹西、司猗纹、庄绍俭、眉眉、庄晨乃至所有人前那所有的遗憾和不中用。

    庄坦死了,死在一只小锅前,锅里是竹西煮的五香花生米。可能那是某个病人就诊时趁竹西不备塞进她提包的,可能还不到半公斤。但当时病人就用这种被称为油料作物的国家统购物资,作为珍奇来换取医生对自己的特殊关照,有时那关照真能使你起死回生。这别人的“起死回生”却完结了庄坦的阳寿,好像一个滑稽公式的转换。北京人说“杠着”的,这“杠着”就包括了一个转换着的滑稽公式。比如你刚买辆新车刚上街就被人撞了个一塌糊涂——“杠着”;比如你就要被提升了另一个人却顶替了你——“杠着”“杠着”不仅滑稽还有着一种大祸临头的味道。

    司猗纹、竹西和眉眉几乎同时听见厨房里的那个意外的声响,她们先后脚奔向厨房,又先后脚看见躺在地上的庄坦。竹西试了他的脉搏,扒开眼帘观察了他的瞳孔,并伏身贴耳地听了他的心脏。一切迹象都告诉她,庄坦现在是个死人,就像她在病房、在手术台见到的一切死人那样,他已不再具备活人所具备的一切,变成了一个死人的一切具备。竹西没有声张,她还是抱起这尚在温软中的庄坦,喊眉眉推过他白天还骑过的那辆“飞鸽大链盒”让司猗纹抱住腿,她让他像个活人那样坐在车后架上,由她把他推出院门。她愿意让全院包括司猗纹和眉眉在内,都相信她们推走的是一个活人,一个经过急救就能自己再走回响勺胡同、走进这个院子的活人。

    在街上竹西吩咐眉眉推车,她扶住庄坦的腰,司猗纹戗着背。三个女性走得上气不接下气地把庄坦推进了附近一家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小医院。竹西明知这抢救的无济于事,但她愿意让另一个人来向全家宣布庄坦的离去。

    一位严肃的大夫在庄坦身上又重复了竹西在厨房就重复过的动作,然后严肃地告诉死者亲属:“他死了。看来是死于心脏病的发作。”

    “您是说他”竹西代司猗纹问大夫。这时她脸上才显出并不过分的惊愕。

    “死了。脉搏、血压、心跳都没了。他死前受过什么刺激没有?”大夫问。

    竹西和司猗纹相互看看,摇着头。

    “当然,也不一定非受过刺激不可。刺激往往是这种病猝死的主要诱因。”大夫说。

    竹西和司猗纹不约而同地流下眼泪。眉眉从大夫的宣布里得知她们推来的舅舅是个死舅舅,她显出了恐惧。也许她恐惧的不是那死的本身,她恐惧是因为她初次感觉到生和死的界限是那么细小,细小到只在于一口呼吸。那呼吸的消散使她觉出死是那么轻易,她为这轻易而恐惧着,她大声哭起来,她是多么容易地对她的舅舅生出了恐惧。虽然她不了解舅舅的存在对司猗纹、对竹西乃至对她自己究竟有什么意义,但她知道,舅舅比她们三个人都可怜。也许她还想到厨房,他的死就联系着她经常出入的那间厨房和那只已经变得坑坑洼洼的钢精锅。厨房和小锅迫使她更感到他的可怜,虽然她永远也不知道那大夫所谓的刺激就是那正在锅里的煎煮。她哭得比司猗纹她们婆媳俩都伤心。

    竹西最先发现这里并不是她们表演极大悲痛的地点,她劝住了司猗纹和眉眉。她最不愿意看病人家属在她面前的这种过分表演,虽然那表演大多是人间的真诚。

    庄坦没再回家,他从医院直接去了火葬场。临走前司猗纹亲手在他腰间系了一条白棉布,她叫他为她戴着孝走,为她提前送终。

    庄家过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白事。当一切都归于平静,竹西有暇想起了那天晚上大夫提到的刺激。那个晚上当她第一个奔进厨房,第一个发现附在庄坦身上那些粉红色小东西时,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大夫说的那个刺激。她常常回忆那晚的一切细节,回忆使她坚信那一锅别人眼里的国家统购物资对于庄坦却并非如此,它们紧紧联系着那个星期日她对母鼠的切割,原来她小心翼翼地像剖析眼球那样从母鼠子宫里剖出的那堆小东西,就是庄坦眼前的这一小锅国家统购物资。它们是那么相像,庄坦对它们的发现比她要早得多——他那次无休止的呕吐

    但是这一切无法引起竹西更大的悲痛和更大的后悔,人类感觉的不同是一种无法克服的天性。人们感觉的差异何止是几个小小的鼠类的胎儿?一只突然跳出水塘的青蛙可能把人吓得致死,而有些孩子和医生就是用青蛙来做游戏的。孩子们感到它可爱是因为它会跳会叫,医生对它们的爱是因为它们就是人类的缩影,是人的缩影又没有人类那份娇柔的自怜和动不动的大喊大叫。还有人类对于蛇、蟑螂、蚂蚱、蝎里虎子世间生物的一切一切都有不同感觉,就连响雷、闪电、黑胡同、穿堂风也不例外。那大庆大典之夜蓬勃壮观的礼花,那电影片头的光芒四射给予人的感觉都不尽相同。眉眉小时候就最害怕那电影片头的光芒四射,每逢爸和妈带她看电影,她都把头深深埋在爸或妈的怀里,躲过那光芒四射的片头。这使爸和妈很不好意思,惟恐引起周围观众在政治上对他们的猜疑。过后他们鼓励她开导她,从放金光的意义讲到为什么非要放金光不可,而她又应该用什么样的豪迈去迎接那豪迈的金光。然而每一次金光四射的开始还是引起眉眉对那放射的恐惧。这就是人类感觉的差异吧。

    竹西用人类感觉的差异使自己在悲痛中得到平静。她更多地回味她对于他的那些无愧:她慷慨地容忍过他那常人难以容忍的“嗝儿”那何止是容忍,那是人间最慷慨的慷慨。是她的慷慨才使庄坦的一生有过男人的那点辉煌和霸气。不知为什么,竹西想到了霸气这个形容词。霸气好像有点霸占的味道,她愿意用庄坦曾经霸占过她来作为对庄坦在天之灵的褒奖。“霸占”那是对一个最具男人气概的男人的形容了,她愿意庄坦的在天之灵听见她对他这发自心灵的褒奖。

    她平息了内心的悲痛,略过那一切细节的澄清。生活是不能澄清的不像头上那错落有致的屋顶,不像那一条条严整规矩的胡同。生活更像胡同灰墙背后的院落院落里每一扇门窗每一道窗帘的缝隙,缝隙之中那人眼所不见的五颜六色。没有哪一样是必然也许哪一样都是必然。她找到了心理的平衡准备着新的开始。

    司猗纹每逢思念庄坦,总是带有几分无可名状的抱怨,尽管她永远也不理解大夫说的刺激意味着什么。难道那刺激会是那只小钢精锅,会是竹西那一把来路不明的花生米?可她还是抱怨这锅和这锅内的煎煮,这使她必然想到那来路不明的花生米正联系着竹西,而那晚对这“来路不明”的煎煮又联系着眉眉,她不知道那天眉眉为什么忽略了这厨房的粗活儿。竹西让你坐锅煎煮,这煎煮就属于你,这本该是个善始善终的过程,是眉眉对那锅的疏忽才导致儿子庄坦亲临厨房倒在厨房的事件。如果那时儿子正好躺在床上呢他就不可能出现那个致命的摔倒。最后她还是把庄坦的摔倒、竹西的那一把“来路不明”以及眉眉对那锅的疏忽紧紧联在了一起。对于竹西,她只是暗中联系一下,或者趁竹西上班对着里屋来个咬牙切齿的自言自语:

    “简直像从育婴堂捡来的,就稀罕那两把花生米!”

    “简直跟穷要饭的一样!”

    对于眉眉,司猗纹用不着自言自语,每当庄坦的死开始在她心中翻腾时,她就随时随地叫过眉眉一遍遍地重复着对她的问话。她努力回味着出事的那天,她也感觉到眉眉那天的神不守舍了,她想起中午焖饭时她就弄煳过锅。

    “眉眉,那天晚上你舅舅去厨房的时候你在哪儿?”司猗纹问。

    “我在里屋。”眉眉答。

    “你在里屋干什么?”

    “舅妈正在给我洗头。”

    “是你要洗头,还是舅妈要给你洗?”

    “是舅妈要给我洗,她买了洗发膏。”

    这是司猗纹和眉眉问答的第一部分。

    “你知道不知道厨房里有锅?”司猗纹问。

    “知道。”

    “知道为什么不惦着?”

    “我惦着哪,心想洗完头去端。”

    “你听没听见你舅舅进厨房?”

    “我没听见。”

    “你舅舅进厨房你没听见?”

    “我没听见,因为舅妈正给我洗头。”

    这是司猗纹和眉眉问答的第二部分。

    “那天中午是不是煳过饭锅?”司猗纹问。

    “是。”眉眉答。

    “那也是因为舅妈给你洗头?”

    “不是。”

    “那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司猗纹和眉眉问答的第三部分。

    当这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问答结束后,司猗纹只用个“没用”来做她们之间这问答系列的最后总结。“没用”到底意味着什么,司猗纹不曾加以解释。也许她是说,再问也没用,反正事是出在你身上;也许它还有更严峻的内容:那是指她对眉眉几年如一日的谆谆教导加之领袖的谆谆教导,在眉眉身上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原来人复杂起来的第一特征就是神不守舍就是丢三落四,就是焖煳了饭就是坐着锅洗头。没用。连那次司猗纹给庄晨写信对眉眉的告发都没用。

    这天清晨,当站在树下的人们做完早请示刚刚散开,发现他们这支本来少了一个人的队伍里又多了两个人。

    是庄晨和小玮。

    38

    庄晨不是专门为着奔丧而来,但对庄坦的死,那悲伤却是发自内心。她一进屋来不及坐就开始捂着脸失声大哭。

    庄晨的大哭不是因了未及和庄坦见一面,不是哭他为什么偏偏死在厨房那块天地,也不是哭他那短暂人生的种种遗憾。她哭着只想着一件事:庄坦小时候,作为姐姐的庄晨是怎样常把他打扮成一个小姑娘模样的。那时的庄坦乖乖听姐姐的摆布,他穿着姐姐的织贡缎花棉袍,头上别着姐姐的赛璐璐发卡,和姐姐一起手拉手玩耍、照相。直到现在庄晨还保留着她和“她”的照片,那只赛璐璐发卡也不知不觉地保留了下来,不知不觉地成了庄坦的遗物。

    那时被化装成小姑娘的庄坦就打嗝儿。这使得庄晨一想起那个站在她身边不断打嗝儿的“小姑娘”就格外悲切,因为他是个小姑娘。

    连眉眉也觉出了庄晨那大哭的与众不同。她不是抽泣,不是暗自抹泪,而是彻底的放声。那哭声使眉眉觉得很生疏也很熟悉。小时候她在虽城街上就见过听过这样的哭,那是一种送殡的行列,有汽车,有棺椁,有白布,有纸幡,哭声就从那行列里传出。她不知妈从哪里也学会了这种哭,她想她一定是模仿了虽城模仿了她现时所在的农场乡下。眉眉觉得妈这哭虽然很真实,但和这院子和北京很不协调。她尤其不愿妈在婆婆面前出现这样的哭,她觉得妈虽然是在哭婆婆的儿子,婆婆虽然也被妈感动得止不住落泪,但婆婆一定更不喜欢这哭。

    果然,妈和婆婆共同哭了一会儿之后,婆婆就走近妈。她拽了拽庄晨的胳膊,又递给她一块毛巾,把她摁到床边坐下。这拽、这毛巾、这摁都是让她停止这哭的暗示。果然,庄晨一坐上床沿一接过毛巾甚至还没来得及使用,哭马上也就消失了。就仿佛这个家里没有死过庄坦,她也不曾有过哭,刚才那哭不过是她打一个大而乏的呵欠。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转向了别处。她叫过小玮,一边下意识地给她摘着沾在头发上的草籽(草籽是从农场带来的),一边注意起眉眉。现在已是深秋,眉眉却还套着一件夏季的浅花衬衫。

    庄晨这种缺乏必要过渡的两种情绪的鲜明对比,常使外人觉得她做事缺少必要的真意。只有深深了解她的人才会相信这哭和这哭的突然终止、继而把注意力迅速转向别处都有着无可怀疑的真意。在庄晨看来,哭与哭的终止,哭的音量大小和时间,哭的悲切和哭之后的立刻不悲切,怎么着都行。再说庄晨的“怎么着都行”并非专门实用于弟弟的死和女儿的存在。她一直用“怎么着都行”这个看来自由、内涵却严格的做人准则来要求别人要求自己。“怎么着都行”的气氛也充满在庄晨和苏友宪的家里。

    “庄晨,你看穿这套西装配哪条领带合适?”苏友宪问妻子。

    “怎么着都行。”庄晨说。

    “妈,明天过‘六一’,我穿连衣裙好吗?”眉眉问庄晨。

    “行,怎么着都行。”庄晨说。

    “妈,我还用吃药吗?”小玮在农场发高烧问庄晨。

    “吃不吃都行。”庄晨说。

    你无法判断这看似心不在焉的“怎么着都行”究竟是一种宽宏一种博大的心胸,还是一种逃避一种对生活的推脱和躲闪,它特别地软弱又特别地强硬。强硬到世间许多大的变故都无法真正撼动她。有时候你对这句话感动不已,有时候你想跟这句话大打出手。

    庄晨和苏友宪结婚之前,就用这个准则和司猗纹生活了十七年。这准则的合理使她们大多时候和谐可亲,使她们甚至不像母女也不像两个年龄悬殊的姐妹,更不像朝夕相处的女友。像什么,连她们自己也说不清。因为她们对彼此均无要求,没有要求自然也就免却了由这要求引出的一切不自愿和烦恼。没有要求她们的相处就出现了那种自由色彩:司猗纹去听戏,只要庄晨也有出去的意识,于是两个人便平起平坐地出入于哪个京戏或文明戏的上演场所了。司猗纹去走动亲戚,只要庄晨也产生这走动的意识,于是某位亲戚家便会出现并肩而坐的司猗纹和庄晨。庄晨想和同学一样买“瓦片”和“果子干”可以任意到司猗纹钱包里掏钱;而当庄晨放学回家,司猗纹也可任意到她书包里掏“半空儿花生”吃。庄晨可以随意把从丁妈房里要来的小葱举上由司猗纹操办的宴席大模大样地嚼,司猗纹也可随意在庄晨做功课时打开留声机听梅老板的太真外传。这一切不是司猗纹对庄晨的娇惯,庄晨也从未想到她是故意向司猗纹“发贱”、撒娇。这是一个家庭松散着的自然,这松散和自然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她们减去了许多由于对方的存在而必然出现的那些思维与行动的繁琐。这种松散的自然一直延续到今天,也就有了至今她们还可以面对面躺在一张大床上谁也不嫌谁的不分白天黑夜的睡觉;至今还可以面对面哭上一会儿然后戛然而止。

    庄晨每逢想起与司猗纹相处的日子总有几分流连之情。如果说庄绍俭对于她就像个影子,那么司猗纹便是她生活中的一个实在。这个生活中的“实在”不仅存在于庄家的“盛世景象”之中,即使庄家最为晦气的时刻这个“实在”仍然存在。当年“犯了事”的庄绍俭给庄家带来的那个难以估量的打击,一度曾使她们娘儿俩经济拮据得只能用三分钱的韭菜两分钱的虾皮包饺子,就在那时庄晨心目中的司猗纹仍然是个“实在”父亲庄绍俭决不会想到世上还会有三分加二分一共五分钱内容的饺子,司猗纹想到了。虽然在吃时,娘儿俩也许由于对方对那吃的过分贪婪,曾经生出一瞬间的彼此的敌视,但那个瞬间过后,一种愉快便立刻笼罩起她们。如果“怎么着都行”是庄晨对人生的起码要求,那么司猗纹在她面前这创造早已胜过她心中那个“怎么着都行”了。

    庄晨就在“怎么着都行”中度过了她的少年又步入了她的青年。上中学时她原本决心要进入清华学土木,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她的一个叫“艾窝窝”的同学随便说了一声:“别学土木了,咱俩一块儿考北大图书馆学系吧。”庄晨回答说:“怎么着都行”于是她报考了北大图书馆学系。毕业前她认识了苏友宪,苏友宪当时已经在一所农业大学任教了。他们结为伴侣,这伴侣又派生出苏眉和苏玮,有时庄晨依照自己的逻辑想想,如果她的丈夫不是苏友宪,眉眉和小玮就一定不姓苏。姓什么姓什么,当然,怎么着都行,一个姓。

    庄晨的“怎么着都行”使她和苏友宪的结合也是一帆风顺,从来没出过关于爱情方面的波折。虽然当时的青年像每个时期的青年一样,对爱情也有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这见解有时也会兴奋剂一样把青年人弄得颠三倒四。那见解越是苛刻,苛刻得如同让你去海底捞月、“女娲补天”人们就越是为那见解而废寝忘食而倾倒。那些解放初期的女青年们基于对革命对新中国的热爱,对创造这个国家的领袖们的热爱,竟然放肆地将自己理想中的爱人拿领袖来作标准。也许她们觉得这不是幻想,蓝苹、王光美也是普通女子,而她们的丈夫、爱人为什么可以是伟人?以此类推,普通女子们为什么不能以此为理想、以此为务实的目标呢?那简直是一场女性思想最豪迈的伟大革命。终于又有人发现普通女子寻找伟人虽然并不过分,但伟人毕竟总是少于普通人。毛泽东、刘少奇或者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伟人,在当时的四万万五千万人口中满打满算也不过几个。她们这才想到怎样才能将这空洞豪迈的理想变作切实可行的实际。于是在青年女大学生中便流行开这样一个寻找爱人的准则:“毛主席的才,周恩来的貌,刘少奇的党性。”这准则使她们的理想不再空洞,它变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措施。这就大大开阔了她们的视野,具备这种才、貌和党性的男子虽然永远不可能泛滥成男人的膨胀,但这男子毕竟不再是屈指可数了。当然,这种“三具备”的男子也须有先决条件:他们必得在党内且是有过一定革命经历的老革命,不然他们的党性又从何体现呢?少了党性,才和貌也就缺乏了必要的阶级性。也许当年曾和司猗纹热恋过的华致远就具备着这样的条件,然而在庄晨的大学时代,华致远究竟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内地尚是件不为她们所知的事。可女孩子们这一标准无疑是扩大到类似华致远的这个范畴了。

    庄晨和她周围的女同学都曾崇尚过这个寻找爱人的准则,也都曾被它纠缠得天昏地暗。她的朋友们也有如愿以偿的比如“艾窝窝”“艾窝窝”就是一面做着大学生,一面开始乘坐一个才、貌和党性都能和领袖相比的人的汽车了。周末他那辆崭新的“帕别达”一直开到她们的宿舍楼前,同学们站在窗内看着她的离去。晚上,当她又乘坐那辆“帕别达”回到宿舍楼时,脸上充溢着满足和幸福。那时同学们想“艾窝窝”的选择是具时尚的。

    庄晨终究没有赶上这种时尚。那位正在步入中年的书生苏友宪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