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斗罗小说网 www.dlxs.cc,凡人凡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发表人:边荒传说(燕飞)

    发表时间:2011-02-26

    本文观点可能令人反感,不喜者勿入。

    凡人论道九:物极必反

    人界篇有一个情节令人深思:修仙者从炼气、筑基、结丹到元婴,就象是金字塔,越往上走人越少,也就越牛b。回想一下天南三大修士出场时的片段,看那气势,可真叫“江山在手,天下我有”!从这个趋势看,化神期修士站在人界巅峰,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数稀少到一个巴掌数得过来,可谓是“仰望苍穹,青天如触;俯视人界,众生如蚁”,用脚趾头也能想到会有多风光、多派头,可是为什么这些人却个个低调得过分,象缩头乌龟一样不敢见人呢?看向之礼出场时一幅老滑头的猥琐形象,那孙子装的!

    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只需要4个字:物极必反。

    每个人看问题都有自己的角度,就象凡人,有些人喜欢它的故事情节离奇,热衷于讨论剧情;有些人喜欢挖掘它的文学价值;而贫道更为欣赏的却是其中处处蕴含着的“道”,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凡人中不仅可以看看热闹,更可以看看门道,决定了凡人具有不同于小白文的深度。顺便说一下,与人界篇相比,灵界篇在这方面要差很多,贫道写论道贴,在人界篇中随处可以找到合适的例子,在灵界篇中却难有这方面的素材,请忘语要注意。

    今天贫道就来谈谈“物极必反”这个看似朴素浅显,其实又相当深奥的道理。

    一、道与道纪

    凡人论道系列已经写了祸福相依、绝仁弃义、趋利避害、善复为妖、天道人心、物竞天择、崇本息末、天地不仁等8篇了,物极必反是第9篇。按照原先的设想,贫道在《凡人凡语》中给自己留的位置,刚好可以凑成“天干地支”中12地支的数字,剩下的3篇也许会是:轻诺寡信、损余补缺、知易行难。

    在写论道贴的过程中,贫道自己对于道的理解,也在不断提升之中。以前虽然写了那么多的论道贴,但对于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却始终没有想到一个简单明了的表述。最近某日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一个用来解释“道”的绝好例子,在此与道友们分享一下:

    很多人都玩过电脑游戏。在游戏中,你会处于一个虚拟世界中,这个虚拟世界有它自己的游戏规则,与现实世界不一样。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虚拟世界是怎么出现,怎么演变的?很简单,在这个虚拟世界出现之前,先有了电脑程序,程序中规定了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程序运行之后,虚拟世界就从无到有,玩家从少到多,慢慢扩张,慢慢演变。

    看到这里,相信一些聪明的道友已经明白了“道”的含义。是的,没错,如果把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和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来对比,它的电脑程序,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就叫做“道”。这个比喻,要比简单地把“道”说成是“世界本源”、“天地法则”等要准确清楚得多。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就相当于游戏的程序。游戏中虚拟世界的产生和演变,都是程序运行的结果;同样的,按照老子的观点,现实世界的产生和演变,都是“道”运行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就能明白老子为什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了。程序先于虚拟世界而存在,“道”自然是比天地更早出现了;程序运行之后,是循环运转,不会改变的,“道”也是如此;程序可以说是虚拟世界的来源,“道”同样可以称为天地万物之母。

    游戏的程序是程序员编写的,道是怎么来的?老子不可能知道,所以他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按照老子的逻辑,如果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世界中有仙人、有天帝、有鬼神的存在,那么一定是因为“道”的程序中有这些内容。

    道是谁的作品?是不是上帝?是一个上帝还是一群上帝?就象游戏程序一样,是团队创作的结果?这些我们都不可能知道,就象游戏虚拟世界中的人物,不可能跳出游戏去探问程序员是谁,程序是用哪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内容是什么。所以严格地说,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道”的真正内容,这就是老子为什么说“道可道,非常道”。

    有些道友可能会说,既然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道”的内容,那为什么说它“可道”呢?你为什么还“论道”呢?

    原因就在于,作为虚拟世界中的人物,虽然不可能知道程序是怎么写的,但程序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却始终都在游戏中发挥着作用,如果虚拟世界中的人物有智慧,他就能感受到规则的存在。就象游戏玩家,并不需要掌握计算机语言,不需要懂游戏程序的内容,不需要告诉他游戏规则,只要多摸索几遍,他就明白规则是怎么回事,就能玩转游戏了。

    在现实世界中,人类是有智慧的,我们虽然看不到规则,但因为有规则的存在,事物的发展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我们就能推断规则的存在和内容。这就是老子说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所谓“道纪”,就是事物的演变因为“道”的存在而表现出来的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可道”和“可论”的“道”,其实并非“常道”,不是“道”本身,而是“道纪”,或者换种说法,是“自然规律”。

    人类看不到天道规则,但可以总结自然规律。老子在《道德经》中,总结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许多的“道纪”,即规律。这些规律都是朴素的、基础的、平常的,通俗易懂,但却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道德经》在贫道看来,其实老子通篇讲的就是以下3方面内容:1、在世界的背后,隐藏着我们所不能明白的程序,也就是“道”;2、罗列了一些他总结的规律,也就是“道纪”;3、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类不能和“道”对抗,就象游戏中的玩家不能和程序冲突,否则就会“不道早已”,就会被清除出局,就会gameover,换句话说,就是不遵守自然规律,就会被大自然报复,就可能导致人类走向灭亡。

    老子的观点,可以说是令人匪夷所思,当时的人们,能听懂他意思的人恐怕也不多,更不用说相信他的话了。老子说:“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从这个“若存若亡”(即半信半疑)和“大笑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待老子的态度,那简直就和看怪物差不多。即便是到现在,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老子在说些什么,又有几个人相信他说的话?

    不幸的是,科学越发达,就似乎越能映证老子的思想。从老子自己的逻辑来说,他的观点是不可能被证明的,而且他压根就没打算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道德经》一直不被人们所理解的重要原因。然而现代“宇宙理论”关于宇宙起源的猜测,“混沌理论”关于“未来无法确定”的论断,似乎都和《道德经》不谋而合,科学界的疑问,能从《道德经》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当然,这些问题关系的是人类整个种族的前途和命运,跟个人关系不大。我们还是来关心一下“物极必反”这个“道纪”吧,它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可供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作为参考。

    二、反者道之动

    第1137章《轮回之惑》中,韩立对于是否“世间真有魂魄轮回,灵昧不失的奇事”产生了疑问。

    老子也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循环或者说轮回的世界,即“反者道之动”。他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发展轨迹不是一条向前的直线或者曲线,而是循环往复的圆圈。在自然界,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茁壮成长,春华秋实之后又重归于大地,是一个小小的循环;地球上的生物链也是一个个的循环;从一个无限小的点开始向外扩张,扩张到极限后又收缩回原点,宇宙的生生灭灭也是一轮又一轮的循环。

    与佛教的“”有所不同的是,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仅仅天地万物演变轨迹的循环,其中没有精神不灭的说法。

    事物演变的轨迹是循环的过程,也就意味着其中存在一个顶点,到达这个顶点之后,就开始朝反方向运动,这就叫“物极必反”。比如人在年幼时是弱小、无力的,随着他的成长,会越来越强壮,在到达一个顶点之后,又开始衰老,慢慢变得虚弱、无力。

    人们的良好愿望是一直走上坡路,期盼月能长圆,人能长生不老。然而天地万物循环演变的轨迹,是“道”这个程序规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无限风光在险峰”,很多人希望站在巅峰之上,享受一切尽收眼底的快感,所以费尽心思往上爬,衣食充足嫌官小,位居将相望王侯。孰不知,位居顶峰之上,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意味着再无发展空间,如果不能一直站在峰顶,就只有走下坡路。高处不胜寒,被众人盯着虽然风光无限,其实滋味未必好受,历朝历代的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50岁以下死亡的占63%,看来也不见得是什么好职业。

    在贫道看来,事物发展的轨迹有点象时钟,从6点到12点在走上坡路,从12点回到6点在走下坡路。所以大到人类种族的发展,社会文明的发展,小到个人的发展,都有必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盲目加速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如果你一味只想着登顶,急吼吼地赶着把上坡路走完,爬到12点的位置,也就意味着接下来很快你就要滑回原点了,加速发展其实就是加快灭亡。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顺其自然,慢悠悠地走,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人生的旅程。在我们这个世界,除了“道”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永恒,所以你急个毛呀,好好享受生活,就是你的人生意义所在,呵呵。

    三、知止不殆

    “物极必反”的道理对我们处世态度的启示,是要顺其自然,适可而止。

    第753章《化焰》中,宋姓女子问:“韩师叔,那坠魔谷从古至今,不知多少元婴老怪进去后,都未生还过,我们这些结丹期修士进去后,真的有可能找到灵果,并安然退出吗?”

    韩立回答:“那些修士之所以会在谷中陨落,十有八九是贪心作祟,否则这么多元婴修士入谷,不可能没人安然得到一两件宝物的,多半是宝物动心,得到一件还想得到另一件,或者一心只想找到能够延续他们寿元或者能够短时间内突破境界的灵药,如此一来,多走过几处险地,出事只是迟早事情。”

    后来的坠魔谷之行证实了韩立的观点,谷中虽然危险,但只要运气不是太差,并非没有生还的可能。为什么之前如此众多大神通修士进去,却罕有人能全身而退呢?只有一个解释:宝物的诱惑难以抵挡,心存侥幸之下,忘记了“适可而止”的道理。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段话发人深省。韩立参加了多次寻宝活动,都能够全身而退,与他深刻理解了“适可而止”的道理是分不开的。

    具体到做人做事上,有3个要点:

    1、凡事不可太尽。

    第1548章《灵漩邪光》,炼虚期的韩立,与2个化神初期的乌罗王族周旋了好半天才将对方灭掉,有些道友认为以双方实力差距之悬殊,这样的描写不合常理,事实果真如此吗?

    韩立的一句话其实就是答案:“好了,看来这次来的人真的就只有你们两个了”。

    初到火瑚群岛,韩立对那里的情况并不熟悉,对于乌罗族的状况更是陌生。他虽然答应帮助火阳族对付敌人,但按照他的一贯风格,在话中是留有余地的:“这烈阳丹若是真能治愈我的伤势,我助你们火阳族渡过一劫,自然是应当之事。但是丑话说在前面,若是你们所遇敌人实力实在太强,不是韩某能出手解决的,此约定也得作罢”。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韩立并非什么善男信女,绝不是对这2个乌罗王族抱有怜悯之心。之所以和她们应酬了半天,无非是要压迫对方全力以赴,亮出所有底牌。在灭杀这2个人之前,他与乌罗族并无深仇大恨,没有解不开的结;而一旦将这2人灭杀,事情就再没有回旋的余地,万一对方还有连韩立也对付不了的大神通修士尚未出现,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韩立做事,向来都是留有余地的,有10分力气,他最多用到8分,不到最后关头,决不会轻易翻开自己的底牌,把自己置于无牌可打的危险境地。即便是和他相处过一段时间的人,也很难摸透他的虚实,经常会低估他的实力,让其有机可乘,就象木族之行中,小叶子、黑凤、陇东、痣疮男都曾对化神中期的他不屑一顾,但最后的结果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韩立在危机四伏的修仙界存活至今,更多靠的是脑子,不是蛮力,这也是凡人让人叹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